|
个人看VR也有五年左右了,近几年各种技术革新都挺好的,但唯独体位这一块我实在不太能理解。
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正常位(传教士体位)无论在VR片还是现实里面都是最常见的,但我个人完全不喜欢或者说用不了这个体位。如果是鸭子坐的姿势还能勉强维持一会(久了也会不舒服),如果视角是趴在女优身上的话,那我会直接跳过这一部分。因为这种体位下,双臂只能固定支撑,手完全用不了,下面只能靠大型的飞机杯或者娃娃。但戴着VR眼镜已经够麻烦了,还要用这种大型的玩具,不管是事中还是事后都得累死。
其次比较常见的是骑乘位,这个体位没有前面的拘束和体力问题,但个人体验上仍然有难以避免的麻烦。第一是现在很多VR眼镜的电池都放在头后面的束带上,比如最新的pico4仍然采用了这种设计,这就导致躺着的时候会感觉后脑勺有点硌。第二是躺姿让头部不够灵活,想要移动视角的时候会有点麻烦。不过这两点通过半躺的方式可以勉强解决,而且这两年的片子视角好了很多,半躺也不会损失太多沉浸感了。
再次是后入位,这个体位算是我觉得比较方便好用的,身体整体自由度高,跪立站立均可,也不怎么累人。但也不是没有缺陷,比如看不到脸,并且身材比较一般的女优可能体验感不太好,更重要的是有这个体位的片子并不多。
最后是坐位,个人最喜欢这个,兼具正常位的近距离和后入位的自由度,基本上挑不出来什么毛病。可惜和后入位的待遇差不多,很多片子要么就是完全没有,要么就是用来当骑乘位和正面位的过渡,持续时间五分钟都不到。
列出来对比会发现我个人越喜欢的体位往往越难见,也想不出来是什么原因。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有同感,或者说是我的打开方式有问题,总而言之希望各位多一些讨论。 |
|